皮革時尚產業有望進一步復蘇
今年以來,兩場被業界認為對于中國皮革時尚產業年度走勢有“定調子”作用的行業原輔料展會——香港國際毛皮時裝展覽會和2017海寧中國皮革毛皮原輔料展,分別在香港和浙江海寧舉辦。兩大展會的人氣和成交情況都明顯上揚:香港展成交額達到1.39億美元,比2016年展會增長20%以上,其中較為昂貴的紫貂毛皮銷量同比增長將近40%;海寧展客流量比2016年展會增長20%,成交額增長15%,達到13.23億元。
在行業人氣明顯趨旺的背后是原輔料價格的持續反彈:不僅世界皮草行情風向標——丹麥哥本哈根拍賣會成交價格自去年出現波段式上漲,今年2月份又比1月份上漲了10%至15%;而且以俄羅斯、東歐為傳統終端消費市場的中國山東、大連的貂皮價格也上漲了10%左右。
海寧皮革行業協會會長任有法告訴記者,香港展、海寧展的人氣和成交額明顯上升以及原輔料價格普遍回升,證明皮革時尚產業在2016年出現“觸底反彈曙光”的基礎之上,有了進一步復蘇的跡象。
分析原因,任有法認為,這不僅有俄羅斯、東歐、中亞等重點市場需求明顯回升促使行業信心增強,而且近幾年來國內外皮革時尚產業去庫存效果明顯,很多企業“輕裝上陣”再度出發。
香港毛皮業協會副會長黃友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則顯得更為樂觀,他預測,2017年行業將出現“V字反彈”,銷售額有望增長30%。
市場滌蕩產業龍頭引領明顯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皮革服裝業總產量達到9191.6萬件。另據海寧皮革協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該市皮革服裝產量為3136萬件(套),占全國總產量的1/3以上。全市皮革時尚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稅總額10.16億元,同比增長13.6%;利潤5.9億元,同比增長35.5%。
海寧中國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月明認為,2016年的產量增長是建立在去(落后)產能和去庫存的基礎上,具體而言是款式陳舊、質量不高的低端產能遭到了市場的淘汰,目前仍能保持活躍的主要是“剩者為王”即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產品)以及近年來冒出來的款式、產品、運作模式都勝人一籌的“新生代”企業及其產品。
“重要的還不在于產業規模,更在于高附加值的品牌涌現,以及海寧作為全國行業龍頭地位的增強。”海寧市皮革協會負責人說。
近年來不斷有東北、北京、河北、廣東、香港等地的商戶和廠家遷入海寧,其中遷入的廠家數量在1000家以上。2016年,從國內另一個傳統的皮革產業基地——河北辛集遷到海寧發展的企業就接近200家。
“海寧也不是來者不拒,最歡迎甚至給予政策鼓勵的首先是用地少、附加值高的設計型、品牌型企業。”長期從事區域經濟研究的海寧市社科聯副主席袁亮華這樣對記者說道。他說,近年來,海寧皮革行業總體是“有出有進”:不少企業把制造環節遷到了江西、安徽等鄰省,或者干脆專注于設計打版和品牌運營,把終端制造訂單外發給合作的企業。而從外地遷入或者新冒出來的企業起點相對較高,這無疑促進了當地產業結構的調整。
加速全球皮革資源配置
菲力頓是來自土耳其一個皮革世家的“80后”,在他看來,對于土耳其這個全球最大的毛皮產地來說,中國是最重要的市場。從上海東華大學畢業之后,菲力頓留在中國經營土耳其躍嘯(上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與浙江海寧等地的諸多皮革服裝企業建立了貿易合作關系。從2016年開始,菲力頓連續兩年帶著公司最新款式的毛皮原料參加海寧中國皮革毛皮原輔料展。在中國市場不錯的發展勢頭也讓菲力頓在自己的家族里頗感自豪。
據2017海寧中國皮革毛皮原輔料展的主辦方介紹,近年來,參加該展會的國際參展商呈現增長勢頭,今年不僅參展商數量從去年的13家增加到15家,而且還首次迎來了全球四大皮草拍賣行之一的NAFA(北美裘皮拍賣行)參展。NAFA中國事務總監胡肖龍表示,以前只去過香港參展,但這次NAFA深入中國皮革時尚產業腹地的“首秀”效果出乎意料。
張月明說,近年來海寧作為中國皮革時尚產業基地的代表,先后與意大利、土耳其、俄羅斯等國外主要的皮革產業基地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合作范圍也早就從貿易往來延伸到整個產業鏈。
2016年2月底,海寧皮革城與俄羅斯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地平線責任公司、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就莫斯科中國海寧皮革城項目開發達成了合作意向書。據悉,俄羅斯方面已經將莫斯科中國海寧皮革城的合作列為政府重點推動項目,有望于2017年秋季開業。而這也是中國專業市場首次在國外設立連鎖市場。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大背景下,該項目的發展前景受到了業界關注和追捧,目前報名希望入駐該項目的中國、意大利、土耳其相關企業已經有上千家。
上一篇:國產皮革填補高端市場 |
下一篇:科技生產 “智造”皮革
|